个人简介
马骁雨,男,199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中共党员。2019年毕业于山东石油化工学院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就读于济南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现为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流程工业自动化、检测装置与仪表、分析化学。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检索2篇,北大中文核心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作为主要技术骨干参与省部级科技项目3项。曾获山东石油化工学院2019届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济南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项。

事迹材料
根植深土,起航之地
在马骁雨的心中,母校一直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2017年的金秋九月,马骁雨在热情的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来到大礼堂前的新生报到处,他在那时便默默许下心愿,希望自己能够在母校有所作为。他积极参与班级班干的竞选,最终荣幸的担任了班级班长。在学习生涯期间,不仅夯实了本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在专业思维上启迪了他的未来。无论是课堂上老师们精心讲授的专业知识,还是实验室中老师们的悉心指导,都让他铭记在心,成为他日后科研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正是在母校的学习和实践,让他燃起了对本专业的无尽热爱。为了能够深耕本专业,他选择继续深造——在更高的平台上继续攀登科学的高峰。经过努力,成功考入济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潜心探索,源自对未知的敬畏
在硕士期间的第一年,课程任务繁重,但他深知,若想在日后的科研道路上有所建树,必须在这一阶段打好扎实的理论基础。课堂上,严谨细致地学习专业课程,积极拓展知识范围,在课余时间,主动阅读了大量与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献和专著。这些学习让马骁雨接触到了来自国内外的最新科研进展和技术发展,极大地开阔了他的学术视野。在课堂之外,尽管学习任务已经非常繁重,但他仍然坚持学习科研工具的使用,更为日后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硕士期间的第二年,随着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此时,他已经不仅仅是理论的学习者,更是科研的实践者。特别是在多个国家电网科技项目中,马骁雨不遗余力地投入其中。不仅负责新型监测装置的硬件、软件的开发,还参与了新型算法的研究工作。在实验室里,他不分昼夜地调试设备,攻坚克难。尽管如此,科研并非一帆风顺,设备性能不稳定、数据分析出现偏差、软硬件集成遇到瓶颈……面对这些复杂的问题,马骁雨并没有退缩,而是冷静分析,和团队一起反复试验、不断优化,一次次推倒重来,终于完成了装置和算法的研发,解决了长期困扰电力巡检人员的关键工程问题,并成功的落地实施。这起案件,发表了2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篇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并获得项发明专利的授权。正是这段科研经历的磨砺,逐渐锻炼出了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硕士阶段的第三年,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顺利通过硕士学位的答辩,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不忘初心,勇攀科学高峰
经过硕士阶段的科研历练,他意识到,若要在学术上更进一步,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研究经验,更需要挑战自我,攀登更高的学术平台。为此,马骁雨进行了精心准备,向导师及学术委员会提交了申请书,最终顺利通过学术成果的认定及面试考核,获得了继续留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博士阶段,马骁雨进入了一个新的科研团队,聚焦于我国流程工业中亟待解决的“卡脖子”关键技术,致力于研发能够自主掌控的在线检测设备和相关的分析算法,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这牵涉到复杂的硬件设计和精密的算法开发,马骁雨表现出极大的专注力,反复调整参数、优化算法,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他还积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学术成果进行发表,在相关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期刊上,他发表了2篇高质量的SCI检索论文,为整个学术界贡献了自己的新发现和新方法。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虽然充满挑战,但马骁雨依然保持着未知的探索热情,全身心投入于更为深层次的科研问题,持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