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2017年8月,刚刚离开校门的郑端阳,通过中组部专招计划,成为了一名西藏公务员,那时的他满怀理想与抱负毅然决然踏上了这片雪域高原,决定要将青春和汗水留在祖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波密县玉普乡便是他梦开始的地方。

事迹材料
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
为方便与当地群众沟通交流,他利用休息时间自学藏文,实现了藏文拼读、藏文打字、基础藏语交流,成功攻克“语言关”。3年间,深入玉普乡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致贫原因、帮助谋划致富门路、扎实开展帮扶工作。2019年被组织选派为驻玉普乡阿西村工作队副队长、村第一书记,那时全县已基本实现了脱贫摘帽,剩下的寥寥几户都是全县的“老大难”,特别是贫困户普珠,他不求上进、好吃懒做,整日游手好闲、酗酒度日。为啃下这块“硬骨头”,郑端阳多次上门家访,当得知普珠“摆烂”是因为女儿患有结核性脑膜炎,高额的进口药物压得他喘不上气,致使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时,为了拯救这个家庭,他积极申请县乡两级民政部门临时救助资金共计10万元,并组织党员干部捐款、发布水滴筹捐款信息等,筹集善款5万余元,成功帮助普珠一家度过了至暗时刻。如今,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普珠也丢掉了酒瓶、扛起了锄头,用辛勤付出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让“枫桥经验”在农牧区闪光
在西藏,稳定是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为更好发挥党员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郑端阳主动学习借鉴区内外先进经验,在阿西村创新实施以“双联户”单位为基础、村“两委”为关键、乡政府为保障的“三级和议”群众共商解纷工作法,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化解矛盾纠纷探索出一条便捷高效的新路径。通过组建“和议”组织,制定“和议”模式,形成“和议”格局。制定实施方案、和议员职责、奖励办法等制度,设置和议厅、量化公示栏,组建由乡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双联户”户长等组成的“和议员”队伍,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做到矛盾纠纷调处及时高效、覆盖人员范围广泛、处置程序合法,切实将矛盾纠纷隐患消灭在萌芽、化解在基层。11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了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入选单位代表,其中“三级和议”群众共商解纷工作法成功入选。
提笔不忘为民初心
2020年11月,郑端阳从村居一线借调至县委组织部,从事政策研究及信息文稿撰写工作。虽然他不能像当初一样事事亲力亲为,但依然能通过研究政策、撰写文稿的方式造福基层一线。在组织部门工作期间,他及时提炼各业务科室典型做法和工作成效撰写经验类信息200余篇。主动思考谋划当前工作短板及基层组织工作突出问题,撰写参阅类信息40余篇。其中1篇文稿被中共中央组织部《组工参阅》采用,6篇文稿被《中国组织人事报》采用,15篇文稿在《西藏组工信息》刊登。特别是撰写的《乡村振兴专干“留不住”问题亟需引起重视》一文,引起了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重视,随即调整了乡镇振兴专干不得纳入驻村工作队的政策,为全区乡村振兴专干争取驻村补助每月2000余元,有效破解了乡村振兴专干收入微薄的难题。
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郑端阳立足县域各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围绕盘活村级资产资源、做活土地文章、推进抱团发展、发展特色产业等路径措施,形成了“联村共建、村企联建、飞地联建、乡镇托管、支部领办”等五种发展模式,一批村集体经济不断做优做强,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的新路子。如:聚焦提升农牧民致富新动能,以波密县仿野生藏天麻基地为特色农牧产业,以推进产业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逐步构建起“企业+农户+村集体”的稳固利益联结机制,走出了一条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2022年,该企业在波密县内已完成无偿帮扶60余户农牧民群众(其中建档立卡户12户)种植林下仿野生藏天麻8000塘的菌塘培育工作,该帮扶项目预计2023年11月产生收益,预计产量达16000余斤,产值达288万余元。同时通过“企业+群众”的方式,以藏天麻采挖为契机,通过务工方式带动群众增收。目前,700余亩的采挖面积已采挖125亩、5万余斤、产值200万余元,带动群众300余人次、增收6万余元,剩余575亩预计5月1日前完成采挖,将带动群众180余人务工增收360万余元。
今年已是郑端阳进藏工作的第七个年头,五年的服务期限早已结束,但现在的他依旧选择扎根基层、奉献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不错,西藏便是他的舞台,他已决定要向当初的十八军、老西藏一样,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